中华高血压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阿司匹林抗癌机制揭秘

时间:2025-07-29 11:52:59

在医学领域,阿司匹林这一诞生于1897年的“百年神药”从未停止创造奇迹。近年来,它再次以惊人的抗癌潜力成为研究焦点——一项覆盖百万中国人群、历时20年的研究显示,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癌症风险骤降57%,同时显著抑制癌细胞转移。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人们对传统药物的认知,更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分子密码: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从止痛药到抗癌卫士的华丽转身

最初作为解热镇痛药问世的阿司匹林,如今在肿瘤防治领域大放异彩。大规模临床数据显示,每日服用75-325mg低剂量阿司匹林超过10年的人群,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病率明显降低。更令人振奋的是,它对癌细胞转移的阻击效果堪比“切断敌军补给线”——通过抑制COX-2酶,阿司匹林能减少前列腺素E2等炎症介质的合成,破坏肿瘤血管生成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的能力,使转移风险整体下降36%。这就像在癌细胞企图扩散的必经之路上筑起一道防火墙。

解密抗癌背后的分子通路

阿司匹林的多重防护机制源于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精准调控。一方面,它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等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帮助细胞抵御氧化应激损伤;另一方面,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源头上掐断肿瘤生长的“营养源”。这种双通路协同作用,相当于同时启动“细胞修复程序”和“炎症清除模式”,为抗癌提供了双重保险。

剂量与时间的艺术

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效应”。研究强调,只有长期(建议超过5年)规律服用低剂量(通常75-150mg/天)才能获得显著收益。这就像培育免疫防线需要持续灌溉——短期使用难以建立持久的抗癌屏障,而过高剂量反而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对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坚持服用10年以上者甚至观察到远处转移风险降低超50%的“剂量累积效应”。

临床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阿司匹林的抗癌证据不断累积,个体化用药仍是关键考量。年龄、消化道健康状况、肿瘤遗传风险等因素都需纳入评估体系。目前医学界正积极探索生物标志物筛选技术,未来可能通过检测COX-2表达水平或NF-κB通路活性,精准识别最可能受益的人群。就像为每位患者配备“抗癌导航仪”,让百年老药在新时代发挥最大价值。

这项跨越二十年的中国人群体研究,不仅为癌症预防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方案,更揭示了炎症与肿瘤的深层关联。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这一“医药界常青树”或将在精准抗癌领域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