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主办单位: 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4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0/R

邮发代号: 34-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高血压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主管单位: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540/R
  • 国内刊号:11-5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高血压杂志介绍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本刊栏目设置
编辑部述评、预告、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学术争鸣、简讯、指南与共识、综述、论著、临床经验交流、基层园地、讲座、病例分析、医学叙事、中美互换摘要、国外动态、国内动态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中华高血压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高血压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来稿应具先进性,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炼通顺。综述字数不超过4000字(含参考文献)。

  2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

  3 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通信作者的姓名及其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文题页左下方说明资助来源,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作者还应在文末注明作者与所涉及药厂或药物公司有无利益牵涉。凡接受药厂基金资助,担任某药厂代言人或演讲者,应在文后注明关系。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送本刊编辑部,对该作者以后投来的文章将优先录用。

  4 该刊承诺3月内寄出稿件处理通知,审稿流程见本刊网站,可随时查阅。未获通知者可向编辑部咨询 。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经查实,该刊将信息反馈给作者单位。

  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该刊刊用的文稿全部经2-3位同行专家评审并作文字修改、删节。修改意见寄给作者,作者参考同行专家及编辑部的意见加 以修改。欢迎提出自己的见解,为自己的文章做合理辩护。逾期1月未修回者,视作自动退稿。


期刊引用
中华高血压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高血压杂志发文量
中华高血压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高血压杂志往期文章
  • RNA干扰靶向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背量心肌纤维化是心脏重塑的重要特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具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然而其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还没有得以系统研究.目的研究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未干预的SHR组和CTGFRNA干扰(RNAi)组,并设置WKY组大鼠为正常对照.......

    作者:郎明健;闵新文;杨汉东;郭敏;曾秋棠 刊期: 2009- 01

  • 心脏移植术

    问:什么样病人不应考虑做心脏移植术?答:严重的肺、肾、肝病,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胰岛依赖型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急性肺动脉栓子;近发生癌肿;精神状态不稳定.......

    作者: 刊期: 2005- 07

  • 高血压治疗的新动向

    近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出现了不少新的探索,值得我们注意这些动向,供我们临床实践和研究做参考.......

    作者: 刊期: 2007- 05

  • 晕厥的临床诊疗

    晕厥占住院患者的1%~6%,急诊患者3%以上.晕厥为突发的、短暂的、可自限恢复的意识丧失,是由于脑中枢血流减少引起的,它的病因很多,可以从良性因素到危及生命的因素不等.......

    作者: 刊期: 2006- 07

  • 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查,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将2006-2007年和2008-2009年第1次参加体检的人群按收缩压分为3组:<120mmHg组(n=32412)、120......

    作者:朱颖;孟令民;安利杰;杨慧;褚鹿鹿;齐艳红;张久春;葛超;王瑞霞,吴寿岭 刊期: 2017- 07

  • 依那普利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的水平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含量的变化,探讨UⅡ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依那普利对UⅡ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浆UⅡ水平进行测定,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室室间隔(IVS)和左心室后壁(LVPW)的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研究各组UⅡ的差异性,及与IVS,LVPW,LV......

    作者:王慧智;张宇;代莉 刊期: 2008- 10

  • 血清瘦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和体脂及血脂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性别、肥胖和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血清瘦素浓度与不同血压水平和靶器官受累程度不同的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性别、BMI、血脂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

    作者:张政祥;李红辉;陈家林;向阳;洪锐东;刘延柏;李晟 刊期: 2002- 02

  • 病例40:64岁男性间歇性胸痛,硝酸甘油能缓解

    64岁男性,间歇性胸骨中部痛,运动及静息时都曾反复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病史长达10年.......

    作者:邓君曙;朱剑秋;王福军;张亮清;陈洁;林海龙;杨天伦;何秉贤;周家善;周鹏 刊期: 2005- 03

  • 中国心血管现状:挑战与对策

    2014年8月8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inaHeartCongress2014,CHC2014)期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这份报告承接了2010年的首发报告[1],以及2012年的再次报告[2].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在发布会中指出:“我国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可见,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

    作者:胡春松;吴清华;胡大一 刊期: 2015- 07

  • 肾胺酶在血压调控中的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儿茶酚胺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循环系统中一定浓度的儿茶酚胺对维持正常血压具有重要生理意义,但其异常增高则可以通过增加阻力血管张力,增强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等其他方式导致高血压的发病[2-5].......

    作者:王少雄;杨剑 刊期: 201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