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4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0/R
邮发代号: 34-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主管单位: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540/R
- 国内刊号:11-5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产前缺氧对兔成年期颈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半定量研究产前缺氧对24周龄新西兰兔颈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表达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同期怀孕的新西兰母兔[足月,(30±1)d]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21%O2(n=5)、缺氧组(12%O2,n=5),于妊娠第10天开始相应的干预、记录,至妊娠第29天结束,自然分娩.每窝随机留1只雄性新生兔饲养,共得10只雄性新生兔.母乳饲养6周后,再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至24周.利用Westernblo......
作者:陈幼芳;吕国荣;王振华;杨维群;林惠通 刊期: 2013- 05
-
不同病因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法选择2009-07-2011-07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男128例,女98例,年龄(66.2±11.9)岁].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组98例、心源性脑栓死(CE)组39例、小动脉病变(SAD)组89例;选择同期健康对照组226例,男性140例,女性86例,年......
作者:岳蕴华;张小宁;白旭东;张丽萍;刘毓;杨小英;地拉那木;毛洁萍 刊期: 2013- 05
-
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目的观察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自2011-06-2012-03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0例,年龄25~75岁.使用Celsius标准电生理导管行RDN,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3、6月的血压变化以及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心率等指标,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
作者:王丽;张欣;罗迪;赵斌;于翔;夏大胜;陈欣;赵向东;卢成志 刊期: 2013- 05
-
游泳训练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白细胞介素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泳训练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正常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9),高脂高糖喂养造模组(n=21).喂养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8只胰岛素抵抗大鼠再随机分为2组:①模型组(n=9):继续予高脂高糖饮食;②运动组(n=9):高脂高糖喂养加游泳训练.造模......
作者:徐丽英;蔡颖;谢康玲;张文亮;刘元;刘遂心 刊期: 2013- 05
-
α硫辛酸对高糖环境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高糖环境下心肌成纤维细胞(CFb)中胶原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乳鼠CFb按培养液不同分组:正常糖组(NG,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高糖,25.5m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组:高糖+不同浓度α硫辛酸组(高糖+100、200、300μmol/Lα硫辛酸);高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断剂组(高糖+10μmol/LSB203580).......
作者:刘珊珊;王国贤;李兆钢;朱姝 刊期: 2013- 05
-
经国产肾动脉灌注导管和电生理消融导管射频消融去小型猪肾交感神经的对比研究
目的使用国产肾动脉灌注导管(灌注导管)和电生理消融导管(黄把导管)进行对比,评价射频消融去小型猪肾交感神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灌注导管和黄把导管,于体外利用离体器官探索射频消融参数,并选用该参数对10只小型猪双侧肾动脉交感神经进行射频消融.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3月进行双侧肾动脉造影,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以验证该导管在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体外消融探索得到佳消融参数为每点以不超过12W的......
作者:熊楠青;李剑;朱福音;郭俊敏;倪唤春;沈伟;李勇;施海明;孙勇毅 刊期: 2013- 05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糖尿病人群脑梗死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糖尿病人群脑梗死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2007-10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职工101510人中空腹血糖≥7.0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的人群8302例作为观察队列,随访38~53(48.0±3.1)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一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对糖尿病人群脑梗死事件的影......
作者:杨慧;姜宇;武爱萍;姚涛;陈朔华;朱颖;刘向欣;吴寿岭 刊期: 2013- 05
-
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在难治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的人口,近10亿人为高血压患者,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15亿[1].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但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尽管使用充分的药物治疗,仍有将近一半的美国高血压患者未达到血压控制目标[2].难治性高血压是指使用包含利尿剂在内的3种或以上足量降压药物仍难以达到血压目标值,以及至少需使用4种......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13- 05
-
去肾交感神经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方法学进展
难治性(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hypertension,RH)是指足量应用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利尿剂),血压仍不能达标,即>140/90mmHg(1mmHg=0.133kPa),或者应用4种降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压[1].RH患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20%~30%[2],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药物治疗效果差.有部分RH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如肾脏病、内分泌疾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也......
作者:徐建强 刊期: 2013- 05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皮质醇节律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皮质醇节律的变化.方法入选2011-03-12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201例,分为对照组[96例,年龄(73.2士10.2)岁]和老年高血压组[105例,年龄(73.5士9.6)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312.8士55.4)比(19......
作者:吴俊;王东霞;顾平 刊期: 2013- 05
动态资讯
- 1 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临床疾病及降压药物治疗的现状
- 2 槲皮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活性的影响
- 3 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4 降压调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 5 吃鱼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益处
- 6 从健康“三观”看中国医疗之乱象
- 7 降压达标越快,后果越好
- 8 三通道阻滞钙拮抗剂盐酸贝尼地平
- 9 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关系
- 10 依那普利或氯沙坦对SHR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 11 腕式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 12 福辛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 13 三种简易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糖耐量异常时的可靠性
- 14 体质量和脂肪分布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
- 15 罗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
- 16 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 17 中青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 18 青年人阵发性高血压应用比索洛尔治疗1例
- 19 浙江省社区人群降压药物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20 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