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4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0/R
邮发代号: 34-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主管单位: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540/R
- 国内刊号:11-5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压是代谢综合征中对心血管疾病影响大的组分
背景代谢综合征(MS)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其单个组分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估MS各组分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寻找其中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组分.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队列的资料,具有完整分析数据的对象共3598人(男:1451人,女:2147人).MS诊断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标准,X2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用于估计MS及其各......
作者:俞浩;郭志荣;胡晓抒;周正元;武鸣 刊期: 2009- 11
-
脂肪组织内脂素、脂联素的表达与代谢综合征
背景内脂素是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参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合成,其表达受脂肪组织多少、分布、炎症状态等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内脂素在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时增高,但也有报道是降低的.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肪组织内脂素、脂联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MS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选取择期行胆石症手术的MS患者36例,非MS患者32例......
作者:关亚群;王延蛟;孙丽丽;张成;艾克拜尔·艾力;焦谊 刊期: 2009- 11
-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目的探讨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选初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示140≤收缩压<180mmHg和(或)90≤舒张压<110mmHg],WCH患者(诊室血压>140/90mmHg,24h动态血压日问平均血压<135/85mmHg),正常血压者(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140/90mmHg)各35例,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3组血......
作者:原芳;王丽霞 刊期: 2009- 11
-
视黄醇类X受体激动剂抑制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背景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在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离子(ROS)产生的重要来源,视黄醇类X受体(RXR)能够抑制高糖诱导下内皮细胞ROS的生成,但对NADPH氧化酶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干预下血管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NOX4、gp91phox和p22Phox亚基表达水平的变化及RXR激动剂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
作者:柴大军;林金秀;许昌声;沈玲红;王彬尧;何奔 刊期: 2009- 11
-
体脂分布与代谢综合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目的探讨体脂分布特点与代谢综合征(M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2006~2008年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未经降血糖、降血脂、利尿、降压、抗尿酸药物治疗.在脐水平测定腰围和CT测定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脂分布,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量颈动脉IMT,散射比浊法测定UAER.将研究对象分组为内脏型肥胖组[腰围≥90(男)或≥85cm(女),内脏脂肪面......
作者:蒋建家;孙炳庆;庄玉君;牟伦盼;苏劲渡;林振忠;黄文森;曾志雄 刊期: 2009- 11
-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
目的观察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异常.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06-2008-06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7名,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无冠心病)的患者286名,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的成人302名作为对照组.采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RDW.比较各组患者RDW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RDW无明显差......
作者:彭强;苏海;徐劲松;王伶 刊期: 2009- 11
-
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在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后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构建携带去除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的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重组腺病毒和携带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Westernblot分析两种基因表达产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细胞凋亡ELISA法比较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B(p......
作者:周炜;曹文静;陈莉莉;郭小梅;陈光慧 刊期: 2009- 11
-
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白细胞介素18的作用
背景已有动物实验表明糖尿病大鼠受损心肌组织中促炎症性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增加,但还没有相关体外实验证明高糖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是否有IL-18的参与.目的探讨活化IL-18对高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高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c-YVAD-CHO)15μmol/L组.MTT检测细胞活......
作者:白雪山;刘畅;梅晰凡;王滢丽;李全双;郭占鹏 刊期: 2009- 11
-
阿托伐他汀减轻大鼠颈动脉损伤后组织蛋白酶S表达的影响
背景新生内膜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血管病理改变时的重要特征.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参与血管生成的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S)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减轻新生内膜形成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CatS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手术组(n=8)和阿托伐他汀组(n=8),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行左侧......
作者:徐戈;周胜华;蒋路平;孙智山 刊期: 2009- 11
-
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原发性高血压(EH)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10-2009-06在我科住院的1~3级EH患者182例[男性102例,女性80例,年龄(52.8±18.4)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无靶器官损害组(n=85)和靶器官损害组(n=97).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作者:陈志学;丁国强 刊期: 2009- 11
动态资讯
- 1 氧化应激对Dahl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Rho激酶的直接作用
- 2 病例37:60岁男性,急性肩胛间部痛,右手冰冷
- 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 4 累积平均动脉压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 5 众志成城,求真务实,办好《中华高血压杂志》——在2016年《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会上的讲话
- 6 病例41:胸痛,呼吸困难
- 7 >80岁的高血压病人降血压的争议与佳血压
- 8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影响
- 9 缓激肽β2受体介导卡托普利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
- 10 “第三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心血管病临床试验训练班”
- 11 血压需综合管理患者需全程关爱
- 12 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 13 1周血压变化的规律
- 14 不同缺氧状态与高血压
-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颅多谱勒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分析
- 16 体育运动防治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病人心脑血管病的新观点
- 17 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社会支持交互作用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关系
- 18 血管加压素对大鼠肾脏水孔蛋白2表达的影响
- 19 病例76:64岁男性左心室肥厚、降压治疗后不消退
- 20 还需要更多的高血压临床研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