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4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0/R
邮发代号: 34-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主管单位: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540/R
- 国内刊号:11-5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降压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近21年国内外针对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对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7项RCT,研究对象共1439例,来自中国和日本.与氨氯地平比较,西尼地平降低收缩压更明显[标准化均数差(SMD)=-0.30......
作者:孔群钰;余金明;胡大一;丁荣晶;李建超;丁汉锦;方木庭 刊期: 2012- 09
-
不同家系高血压人群血浆血管紧张素Ⅲ、氨基肽酶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家系高血压人群血浆血管紧张素Ⅲ(AngⅢ)、氨基肽酶N(AP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08-02-2011-06对安徽省淮南市汉族2689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指标的测量,并进行高血压家系(HPP)和非高血压家系(NHPP)的筛选.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征集到高血压家系高血压者(HPP-HP组,n=131)与正常血压者(HPP-NHP组,n=134)及非高血......
作者:梅仁彪;王多为;王瑜 刊期: 2012- 09
-
两种方法标化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检出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身高2.7和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检出率的影响及其与心脏外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2006-07-2010-02对天津市市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居民28515人中入选的高血压患者1527例进行亚临床TOD的评估,用体表面积和身高2.7两种标化方法计算LVMI,对两种方法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
作者:于雪芳;王清;万征;李永乐;孙跃民;姚薇;芦文丽;王媛;王建华 刊期: 2012- 09
-
核心结合因子和Ⅱ型胶原在高磷诱导的残肾大鼠血管钙化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Cbfα1)和Ⅱ型胶原在高磷诱导的残肾大鼠血管钙化中的表达,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血管钙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即分为4组:残肾+高磷组(n=10),残肾+正常磷组(n=10),假手术+正常磷组(n=10),假手术+高磷组(n=10).分别行5/6肾切除或假手术,术后开始给予高磷饮食或正常磷饮食16周.收集尿量检测24h尿蛋白,取血检测血清磷、肌酐、尿素氮,取胸......
作者:余毅;曹翠云 刊期: 2012- 09
-
黄芪甲苷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应用TNF-α(25μmol/L)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黄芪甲苷16、32、64μmol/L治疗组.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
作者:顾洁莹;王洪新;赵素玲;鲁美丽;宋莹;张晶;周振华 刊期: 2012- 09
-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肾脏形态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比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肾损害形态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表达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复制RHR模型,术后第6周,随机分为RHR组(n=6)、依那普利组(n=6)、厄贝沙坦组(n=6),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用药6周后,常规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切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
作者:徐闵;商黔惠;姜黔峰;吴芹;袁萍 刊期: 2012- 09
-
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性激素、性腺指数及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性激素、性腺指数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11周龄的雄性SHR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缬沙坦30mg/(kg·d)溶于0.5mL双蒸水灌胃,A组,n=8],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10mg/(kg·d)溶于0.5mL双蒸水灌胃,B组,n=8],SHR对照组(双蒸水0.5mL/d灌胃,C组,n=8).另......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刘贞兰;范文;李海平;张家军;蕾茹;杨学新;陈铭 刊期: 2012- 09
-
四川省56家医疗机构老年高血压治疗现状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目前四川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临床治疗和控制现状.方法对四川省13个市、县级医院56个医疗单位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687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女性768例(45.5%),男性919例(54.5%).按照140/90mmHg(1mmHg=0.133kPa)为标准,血压达标率为50.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41.1%)、糖尿病(35.4%)和脑卒中(2......
作者:周晓芳;王文艳;孙学春;毛寅久;王巧凤;张钦芳 刊期: 2012- 09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乳凝集素3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心功能等级心力衰竭患者血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16例)、Ⅱ级(21例)、Ⅲ~Ⅳ级(59例).测定血清galectin-3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对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作者:张慧娟;牛楠;曲鹏;王虹艳;丁彦春;陈亮 刊期: 2012- 09
-
高静息心率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
近年,一份纳入33项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1],静息心率快可以增加一般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在校正其他因素之后,仍有30项研究显示心率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高血压患者中心率快较为常见,且对高血压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研究不仅注重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同时对静息心率也投以更多的关注.......
作者:陈月生 刊期: 2012- 09
动态资讯
- 1 血清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
- 2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的简易流程
- 3 社区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
- 4 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 5 单日和3日血压测量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 6 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
- 8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的内皮功能(续前)
- 9 道路交通噪音和高血压之间的定量关系:一项荟萃分析
- 10 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研究进展
- 11 成人臂围调查及袖带臂围匹配对血压测值的影响
- 12 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和心功能的影响
- 13 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 14 降压和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血管疾病预防作用的析因随机试验-(ADVANCE) 方案简介
- 15 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 16 微小RNA对心血管系统发育、功能和高血压的调节作用(待续)
- 17 成都地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7288例人群分析
- 18 睡眠少对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 19 中心动脉压及其临床应用
- 20 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