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高血压联盟(中国)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交流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经验与科研,介绍国内外最新动态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人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稳步排在医学类期刊前列。设有编辑部述评、专家论坛、焦点大家谈、综述、论著(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内容)、讲座、读者来信、读者-作者-编者、病例分析、临床研究快讯、国内外动态等栏目。2005年第9期起增设临床经验交流栏目,欢迎踊跃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部门: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4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0/R
邮发代号: 34-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福建
出版地区 福建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主管单位:高血压杂志;中国高血压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540/R
- 国内刊号:11-55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血压患者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3-10月就诊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3例,其中单纯高血压5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4例,同时招募健康志愿者40人作为对照组.利用连续无创手指脉压测量仪检测BRS,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方法的可靠性,以及二元Logistic......
作者:常乐;李强;廖建文;杨松;刘道燕;祝之明;赵志钢 刊期: 2018- 07
-
一个早发高血压遗传家系钙敏感受体基因突变点分析
目的应用第二代测序方法筛查一早发高血压遗传家系致病基因突变点,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发特征的一高血压家系,先证者进行IlluminaMiseq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包括对单基因高血压相关的43个致病基因的编码区及侧翼区进行了检测.之后,对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的突变多态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Sanger测序验证,并与高血压表型连锁分析.结果在家系高血压患者中发现钙敏......
作者:邱颖冬;骆杰伟;朱耀彬;刘桂;魏世超;郑星宇;林新富 刊期: 2018- 07
-
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病房及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首次确诊未服药或已确诊但已自行停用降压药>2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同时纳入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0μmol/L,n=121)和Hc......
作者:林从娟;郑建清;李琼彬;蔡川奇;林志鸿;蔺佩鸿 刊期: 2018- 07
-
健康青年男性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心血管反应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运动安全性及可行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在心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交叉对照设计,16名健康青年男性分别进行1次HIIT和1次持续性有氧训练(CAT),训练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大有氧功率测试确定运动强度.HIIT强度为100%大有氧功率,方案为15s运动/15s静态休息,运动时间为32min;CAT强度为70%心率储备......
作者:董蕾;张钰;刘遂心 刊期: 2018- 07
-
舒张压异常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张压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64066人,应用中国肾脏病膳食改良公式(C-MDRD)方程计算eGFR,将研究人群分为eGFR正常组[≥60mL/(min·1.73m2)]和eGFR下降组[......
作者:贡佳慧;王国威;卓琳;叶静陶;刘丁阳;汪秀英;卓朗 刊期: 2018- 07
-
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解放军总医院西院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远程监测管理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远程监测管理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延续管理,主要包括门诊诊断评估、远程血压监测、远程健康教育、远程指导,对照组沿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3个月后比较清晨血压及清晨血压达标比例、血压昼夜......
作者:孟文文;章洁;麻玉秀;库洪安;皮红英 刊期: 2018- 07
-
高血压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血压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患者144例作为高血压组(其中低危20例,中危30例,高危32例,很高危62例),30名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LP-PLA2,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
作者:陈斌;许友榜;刘育成 刊期: 2018- 07
-
血压内源性节律调节机制的进展
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常伴心、脑、肾、血管等多种靶器官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研究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2].多数健康人清晨醒后血压迅速升高,于9:00-11:00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5:00-18:00再次出现高峰.入睡后血压持续下降,2:00-3:00达低水平,觉醒前血压又缓慢上升,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型曲线[3].睡......
作者:王立立;张倩辉;杨倩;郭艺芳 刊期: 2018- 07
-
代谢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的变化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代谢综合征(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资料,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MS组(30例)和MS+心房颤动组(30例),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超声心动图常规指标及左心室G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组及MS......
作者:刘慧兰;王清木;王佳南;颜如玉;林惠琴 刊期: 2018- 07
-
普罗布考联合罗格列酮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联合罗格列酮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对照组)和普罗布考联合罗格列酮组(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
作者:杜杰;赵莉鸽;刘峰兵;赵西;魏亮 刊期: 2018- 07
动态资讯
-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度指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
- 3 高血压前期需要重新定义吗?
- 4 蛋白质氧连糖基化修饰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 5 高血压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SP600125的干预作用
- 6 减肥降脂治疗的新思路
- 7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与高血压病程及分级的关系
- 8 高血压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脉压和胰岛素抵抗
- 9 有高血压史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
- 10 纯收缩期、纯舒张期、双期高血压及脉压分析——成都7288例分析
- 11 欧洲高血压指南的更新是否会带来一些惊喜?
- 12 小剂量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 13 缬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14 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重构与心功能
- 15 澳大利亚、日本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指南介绍(待续)
- 16 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及氯沙坦对其干预作用
- 17 心肺功能锻炼可减少有高血压家族史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
- 18 青少年高血压评估及管理(续前)
- 19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时代观念
- 20 正常高值血压者动脉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